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人工草地种植模式对沙化土壤团聚体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5290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人工草地种植模式对沙化土壤团聚体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 蔺芳  刘晓静  张家洋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18年06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3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种植模式  沙化土壤  团聚体  有机碳 

文摘内容 通过连续6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单播、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3种种植模式对豫北地区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并利用分形维数对土壤团聚体特性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沙化裸地和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5~3 mm和3~2 mm粒径为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0.25 mm粒径为主;与沙化裸地相比,3种种植模式下5~3 mm和3~2 mm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主要表现为<0.25 mm粒径显著减少,3~2 mm和2~0.5 mm粒径显著增加,同时≥2 mm粒径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与沙化裸地相比,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紫花苜蓿单播>多年生黑麦草单播,且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呈现表聚性特征;无论机械稳定性还是水稳性团聚体,土壤质量分形维数(Dm)沙化裸地>多年生黑麦草单播>紫花苜蓿单播>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 5~3 mm和3~2 mm粒径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相对于沙化裸地,豫北地区人工草地建植6年后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特性,优化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其中又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为最佳的种植模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