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秦岭中段红桦次生林更新特征研究



编号 zgly000082395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秦岭中段红桦次生林更新特征研究

作者 高妍夏  康冰  迪玮峙  杜焰玲  李万春  张莹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3(1)

页码 163-169

年份 2013 

分类号 Q948 S792.159 

关键词 秦岭山地  红桦次生林  更新特征  林分密度  环境因子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 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 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 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有木本植物59种, 其中乔木树种有25种, 占所有木本植物总数的42.4%。更新的木本植物中以灌木种居多, 优势种有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等, 红桦在群落更新层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红桦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在40~60cm高度级内数量最多, 0~20cm高度级内分布很少。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方式以萌生为主。林分密度对木本植物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影响相似, 即其更新密度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阳坡(南偏西40°)利于幼树生长, 随着坡向转为阴坡, 幼苗密度逐渐增加, 而幼树密度呈不同程度的减少。海拔对红桦次生林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也有明显影响, 当海拔从1825m增加到2449m时, 幼苗密度下降, 幼树密度增大; 但当海拔增加到2467m时, 幼苗密度增加, 幼树密度减少。【结论】:秦岭中段的红桦次生林处于演替后期, 林分更新能力较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