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9106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赤子爱胜蚓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效率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丹东业成贸易有限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25(9)
页码 2427-2433
年份 2005
分类号 Q958.11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态效率 森林生态系统
文摘内容 蚯蚓是帽儿山林区的主要土壤动物类群。饲养实验表明,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不同种类、不同腐解程度的木本植物叶片的摄食量不同, 对未分解叶的食性偏好依次为: 白桦(Betula platypkylla)>杨(Populus davidiana)>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对半分解叶的食性偏好依次为: 杨>红松>蒙古栎>白桦, 对同种叶片半分解叶的消耗能力大于未分解叶。这表明叶片种类和叶子腐化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两个主要因素, 混交林比纯林更有利于蚯蚓对难腐化叶片种类的分解。研究还表明, 赤子爱胜蚓生物量在盛夏、春末以增重为主, 夏初、秋初以失重为主。对落叶的消耗能力随种群生物量增大而增大, 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说明影响蚯蚓分解能力的另两个重要因素是种群生物量和温度。比较研究表明, 从不适宜条件到适宜条件, 蚯蚓消耗能力的理论范围约为6.378~27rag/(d·g)。能流研究表明, 不同生境下, 蚯蚓的各种生态效率变辐较大, 即, 毛增长效率: 2.34%~9.92%。组织增长效率: 28.95%~90.86%, 同化效率: 8.10%~34.27%, 粪便率: 65.73%~91.90%。赤子爱胜蚓的毛增长效率与同化效率约为该林区另一类主要土壤动物马陆的两倍。是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因此, 通过林木种类优化配置、温湿度条件的改变, 可提高蚯蚓种群生物量及其分解能力, 加快寒区厚积凋落物层的分解, 加速林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