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下垫面变化对喀斯特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7727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下垫面变化对喀斯特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的影响

作者 严友进  戴全厚  伏文兵  杨智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千山万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晟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1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7.1 

关键词 喀斯特坡地  表土剥离  地下漏失  产流产沙  人工降雨 

文摘内容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索表土剥离对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采用钢槽装填土石模拟喀斯特坡地的二元结构,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下垫面类型(坡耕地、裸坡地)、雨强(0.5,0.8,1.3mm/min)和地下孔(裂)隙度(1%,2%,3%,4%,5%)对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土剥离导致下垫面土壤物理性质改变,是影响坡地产流、产沙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强度主要影响坡地地下产流量和产沙量,地下孔(裂)隙度主要影响径流和泥沙在地表和地下的分配比例。表土剥离后表层土壤的容重和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呈显著性增大,导致土壤透水性、孔隙大小等发生改变。相比之下,在0.5mm/min雨强下,裸坡地的地下产流量、产流系数、产沙比重均大于坡耕地,雨强增大至0.8,1.3mm/min后,则是坡耕地大于裸坡地。同时,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坡耕地产流量和产沙量随雨强的变化顺序为0.5mm/min雨强>0.8mm/min雨强>1.3mm/min雨强。而裸坡地的产流量大小随雨强的变化顺序为0.8mm/min雨强>1.3mm/min雨强>0.5 mm/min雨强,产沙量大小随雨强的变化顺序为0.5 mm/min雨强>0.8mm/min雨强>1.3mm/min雨强。增大地下孔裂隙度能显著(p<0.05)的增大两种坡地的地下产流、产沙的贡献量。地下孔裂隙度为1%~3%条件下,2种坡地地下侵蚀产沙比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地下孔(裂)隙度增大至4%和5%,两者间的差异缩小。虽然裸坡地的地下侵蚀产沙量小于坡耕地的,但是其地下产沙比重更大。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开发建设时,应注重地下漏失的防治工作。研究成果能够为喀斯特坡地土壤侵蚀研究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