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7985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棒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作者
董泽军
作者单位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南方农业
年卷期
2008,(3)
页码
25-26
年份
2008
分类号
S645.2
P618.130.2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长江中下游地区
肉质茎
长江流域
西南地区
四川盆地
食用器官
文摘内容
棒莱又名笋子芥,在江西、湖北等省也称芥菜头、青莱,是我国三大茎用芥莱(茎瘤芥、抱子芥和笋子芥)之一,其特点是茎部膨大呈肥胖的棒状肉质。在我国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栽培较为普遍,但以四川盆地的肉质茎膨大最为充分,也是主要的食用器官;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多为茎叶兼用。肉质茎皮较厚,含水量特高,质地柔嫩,主作鲜食,不宜加工,是冬末春初重要的蔬莱之一。不过由于棒莱这一作物有其特殊性,许多地方引种栽培时,常出现先期抽薹、产量低等问题,所以本文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生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