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择伐干扰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7368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择伐干扰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 张鑫  谷会岩  陈祥伟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2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择伐干扰  土壤磷  Hedley磷素分级  磷素有效性 

文摘内容 以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对照)和经过轻度、中度和强度择伐干扰后形成的天然林林地表层(010 cm)土壤为对象,采用Sui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连续浸提,研究不同林地土壤各形态磷素含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分析择伐干扰对阔叶红松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地土壤全磷含量为1.091.66 g·kg-1,以原始阔叶红松林最高,强度择伐林地最低,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各林地土壤有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7.2617.79 mg·kg-1和0.67%1.07%,均表现出随择伐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除酸溶性有机磷(HCl-P o)外,经过择伐干扰的林地与原始林相比,土壤水溶性磷(H2O-P i)、碳酸氢钠磷(NaHCO3-P)、氢氧化钠磷(NaOH-P)、酸溶性无机磷(HCl-Pi)和残留磷(Residual-P)含量均表现出随择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各组分间以水溶性(H2O-P i)与土壤有效磷的相关系数最大(0.98),但其含量仅占磷素总量的1.5%2.2%;氢氧化钠磷(NaOH-P)含量占磷素总量的48.0%以上,是土壤的潜在磷源.可以认为,择伐干扰通过显著降低土壤无机态磷和氢氧化钠有机磷(Na OH-P o)的含量,限制和影响了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效磷及潜在磷源的供应水平,并且其表现出随择伐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