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765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尾叶桉萌芽性能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科分类
220.1520;林木遗传学
作者单位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母体文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1,31(6)
页码
44-49,81
年份
2011
分类号
S792.39
关键词
尾叶桉
萌芽性能
伐桩直径
伐桩高度
药剂催腐
文摘内容
研究了尾叶桉萌芽性能差异及伐桩直径、高度对萌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尾叶桉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服从低峰态正态分布,但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为正偏斜,萌芽条高度为负偏斜。从变异程度而言,三者均属中等变异。随着伐桩直径增大,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随之增加;伐桩直径对萌芽条高度影响不大,仅对单桩最短萌条高有抑制作用。伐桩高度的影响复杂,当伐桩高度低于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总体上均略有增加;但当伐桩高度超过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略有下降,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呈明显降低趋势。还发现,伐桩被土埋或被枯落物覆盖后其萌芽性能明显受到抑制,经过4种除草剂、"瑞莱特"催腐剂及人工劈除萌芽条的对比发现,2-2、3-2和4-1处理效果最佳,即8.01g/L95%草甘膦(可溶性粒剂+有机硅助剂)、7.5 mL/L克无踪(20%百草枯,水剂)和8.57 mL/L 2,4-甲氯钠等3种药剂处理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