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2880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与解除技术探讨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理学院
母体文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04,26(1)
页码
5-9,100
年份
2004
分类号
S791.49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种子
休眠机理
解除休眠技术
文摘内容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种子, 虽然种胚结构完整, 但体积小, 不具备萌发能力, 需要后熟。风干种子形成大量脱落酸(ABA), 种皮角质化、坚硬, 阻碍了水气交换, 幼小种胚被迫进入深度休眠状态。解除休眠的技术是, 机械磨损种皮, 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流水冲洗1周, 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 可提前萌发, 提高发芽率。变温(15~20℃/3~5℃)层积, 可缩短种子休眠时间, 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 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4~6个月暖温和3~4个月低温层积, 种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