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909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科技中心水生生物技术与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
汕头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25(2)
页码
289-297
年份
2005
分类号
Q178.1
Q958
关键词
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
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
性畸变
有机锡
指示种
文摘内容
2001年9月和2003年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2003年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性畸变率均为100%, 但雌/雄性比仍大于1.0。两种芋螺的畸变阶段和类型多, 桶形芋螺有s3b、S3c、S4^*、S5b、S5c、而菖蒲芋螺有S1c、S3b、S4^*、S6b。2003年6月在阳江采集的桶形芋螺畸变程度最高, 种群RPSI为53.8%, VDSI高达4.9, 雌性不育率达44.0%。2001年9月在硇洲岛外海深水区采集的菖蒲芋螺的种群RPSI虽然只有14.7%, 但性畸率为100%, VDSI也达4.1%。由此可见, 两种芋螺对有机锡污染均比较敏感, 而且有个体大、易采集、性畸变率高、畸变阶段跨度大、畸变类型多、畸变特征易于鉴别等特点, 是中国东南沿海低潮线和潮下带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的理想指示种。如与潮间带有机锡污染指示种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结合起来, 便可相互补充, 能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近岸海域有机锡污染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