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及评价



编号 zgly000168631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及评价

作者 闫烨琛  赵廷宁  张艳  王美琪  胡平  杨凝  陈童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6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714.6 

关键词 土壤学  采石矿  植物恢复  土壤物理性质  改良效果 

文摘内容 为揭示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选取白杨Populus tomentos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黄栌Cotinus coggygria和油松+黄栌5种典型植物恢复措施,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采用措施后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通过5种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进行修复后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0.25~10.00 mm;②相比较于白杨、油松、黄栌、油松+黄栌4种恢复措施,侧柏恢复措施下土壤容重降低了2.51%~29.83%、土壤孔隙度增大了7.49%~24.16%、土壤持水量升高了3.74%~24.03%;③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治理后的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比深层提高1.36%~24.30%;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土壤孔隙度等指标分析得出:矿区土壤物理性质质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侧柏、油松+黄栌、油松、黄栌、白杨,其中侧柏、油松+黄栌、油松3种植物恢复措施最后综合得分无显著差异,即在采石矿的生态恢复中优先依次推荐。图4表3参20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