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南亚热带水土流失地区人工加速植被演替过程



编号 zgly000047946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亚热带水土流失地区人工加速植被演替过程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王费新  王兆印  杨正明  纪喜宁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水利系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惠州市水土保持站上杨试验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8)

页码 2558-2565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48  S157 

关键词 植被演替  土壤侵蚀  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 

文摘内容 水土流失地区植被在自然条件下从阳生草本到乔灌草复合植被的演替过程常常需要很长的时间, 选取适当树种人工造林可以省略先锋物种强阳生草本的发育时间, 提早诱发灌木和草本植物发育, 大大加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通过对广东惠州市惠阳区上杨试验站等南亚热带典型水土流失地区的研究发现: 自然封育状态下, 水土流失地区植被恢复和演替缓慢, 25。后植被覆盖度只有35%, 且主要以阳生性耐贫瘠的灌木及草本为主, 土壤侵蚀仍然比较严重。选择大叶相思树人工造林加速了植被演替进程, 控制了水土流失, 12a左右植被覆盖度就达90%左右。造林23a左右, 林地遮蔽涵养水分和控制侵蚀作用下迅速生长多种当地物种, 形成了乔、灌、草、藤、竹多层复合植被。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 自然封育状态下严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至较稳定的次生林阶段需要60a左右的时间; 人工造林加速植被演替只需要20a。植树造林是该地区植被恢复发育及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