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干旱区污染绿洲土壤中Cd和Zn形态分布与生物有效性



编号 zgly000069604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干旱区污染绿洲土壤中Cd和Zn形态分布与生物有效性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杨一鸣  南忠仁  赵转军  王胜利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0,46(1)

页码 59-64

年份 2010 

分类号 S153 X53 

关键词 污染  绿洲土壤  Cd和Zn形态  生物有效性 

文摘内容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区污染绿洲土壤中Cd和Zn形态分布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 少量的Cd和zn有促进油菜生长的作用, 但高质量分数的Cd和zn对油菜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原状绿洲土壤中Cd和Zn形态以残渣态为主, 随着绿洲土壤中Cd和Zn污染程度的加深, Cd和Zn各形态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中碳酸盐结合态Cd和Zn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Zn质量分数大幅增加, 并逐渐占据绝对优势, 而残渣态Cd和Zn质量分数则几乎不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质量分数与油菜叶和根部的Cd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相关, 表明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对油菜叶和根部累积Cd有最大贡献;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和有机物结合态Zn分别与油菜根部和叶部的Zn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相关, 表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和有机物结合态Zn分别对油菜根和叶部累积zn贡献最大; 油菜叶和根部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zn的, 表明油菜吸收Cd的能力大于zn的; 两种金属的富集系数叶部的均大于根部的, 表明Cd和Zn的迁移性较强, 且Cd在油菜中的迁移能力大于Zn的, 其毒害作用也相应大于Zn的.两种金属主要累积在油菜可食用的叶部, 因此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