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吉林省粘虫猖獗世代发生虫源的研究——Ⅰ.发生虫源的探讨和越冬问题研究



编号 zgly00010164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吉林省粘虫猖獗世代发生虫源的研究——Ⅰ.发生虫源的探讨和越冬问题研究

作者 李绵春  陈瑞鹿  刘增义  庐兆先 

作者单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1965年01期

年份 1965 

关键词 粘虫发生  吉林省  公主岭地区  越冬问题  3龄幼虫  虫源  6龄幼虫  世代  植物保护  作物地 

文摘内容 粘虫是吉林省粮食作物的大害虫。本文为作者于1953—1962年研究粘虫的一部分工作,目的在于分析吉林省粘虫发生猖獗世代的虫源问题。我们怀疑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有两种可能来源:(1)本地越冬的成虫、蛹或幼虫;(2)由外地迁入。通过研究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粘虫在吉林省一年完成两个世代。春季发生的第一代是猖獗世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繁殖虫源主要来自5月下旬到6月上半月出现的成虫。 2.粘虫在当地的入冬虫态,有幼虫、蛹及成虫。经过发生地的越冬调查及野外试验,证明粘虫在东北和内蒙地区的自然条件下不论何种虫态,均不能越冬。 3.据粘虫抗寒力测定,在-8℃恒温下,幼虫、蛹、成虫均迅速死亡,在-5℃下最长只能存活3—7小时,在1±1℃下全部死亡的理论时间为成虫19.95天、幼虫44.67天、蛹25.70天。查当地1、2两月旬平均气温最高-9.4℃,最低-16.5℃,田间5厘米深的土温为-12.4—-9.4℃,均超过虫体的死亡低温。 因此,粘虫不可能在吉林省越冬,从而可以推断猖獗世代的虫源,是由外地迁入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