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生态恢复前后的洪湖水质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编号 zgly00016064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生态恢复前后的洪湖水质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作者 姜刘志  王学雷  厉恩华  蔡晓斌  邓帆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湿地科学 

年卷期 2012年02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X832 

关键词 洪湖  水质时空变化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水质综合指数 

文摘内容 湿地的水质状况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背景和质量,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洪湖2000~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2000~2010年,洪湖水质综合指数位于2.08~3.58之间,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总体上,洪湖不同年份的水质呈波动变化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沿进水口—养殖区—开阔区—核心区—出水口的方向,洪湖水质逐渐好转。洪湖水质的变化主要受四湖流域地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和湖内围网养殖的影响,其中,围网养殖是水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为了使洪湖水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应控制养殖面积,在适当控制渔业的前提下,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另一方面,应大力控制上游地区工农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逐步恢复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洪湖水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