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夏季养生多食粥



编号 zgly00004185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夏季养生多食粥

作者 张利  唐英明 

母体文献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 2006,(3)

页码 24-25

年份 2006 

分类号 TS971  S667.6 

关键词 夏季  养生  《黄帝内经》  气候特点  开花结果  一年四季  新陈代谢  人体皮肤  病理特点  炎热 

文摘内容 夏季, 通常是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 到立秋之日止。其间所包括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季的气候特点时, 这样写道: “夏三月, 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意思是说, 在夏天的三个月中, 天阳下济, 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汇, 于是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在一年四季中,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 对于大自然来说, 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对于人体来说。也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人体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 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天气。人体皮肤毛孔开泄使汗液排出, 通过出汗, 带走体内热量。以调节体温, 适应暑热的气候。古人对于夏季养生很有心得。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 “夏防暑热, 又防因暑取凉, 长夏防湿。”这里非常清楚地指明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在盛夏应防暑邪; 在长夏应防湿邪; 与此同时, 无论是盛夏还是长夏。都应该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热而过分贪凉, 从而损害到体内的阳气。《黄帝内经》里亦明确指出“春夏养阳”, 也就是说, 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 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在养阳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暑邪的防护。暑为夏季的主气, 为炎热之气所化, 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 暑为阳邪, 其性升散, 容易耗气伤津。这是暑邪致病的病理特点。暑邪侵入人体, 常见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 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 轻则出现口渴引饮、唇干舌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心闷烦乱等。如果不及时补充水液, 使其开泄太过, 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 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阳气损伤症状, 重则卒然昏倒, 不省人事, 甚至导致死亡。因此, 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