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的区域性分异



编号 zgly000050377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的区域性分异

学科分类 220.3020;森林昆虫学

作者 李鸿昌  郝树广  康乐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07,50(4)

页码 361-375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68 

关键词 蝗总科  生态区系  植被地带  区系地理成分  内蒙古 

文摘内容 为了阐明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Acridoidea ecofaunas)的生态地理学特征, 本文依据长期野外考察和文献积累数据, 分别对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F1)、中温型夏绿阔叶林带(F2)、森林草原带(FS)、典型草原带(TS)、荒漠草原带(DS)、暖温型草原化荒漠亚带(SD)和典型荒漠亚带(TD)等7个不同类型植被地带(或亚带)内蝗总科区系结构组成、生态生存条件(植被、气候、土壤等)及其区系形成的生态学机理进行了分析, 综合比较了各植被地带(或亚带)的蝗虫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的区域性分异及其与地带间不同植被的相关性。结论指出, 由于多数蝗种具有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要食料的食性特征, 而典型草原带的植被群落恰以“多年生丛生禾草及根茎禾草”为建群优势层片, 其形成的丰富食物资源、多样的栖息场所、充足的日光辐射和较长的生长期以及有利于产卵孵化的土壤条件等, 为蝗虫提供了最为多样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niches), 故蝗虫长期受自然选择的压力, 在适应协同进化的历史过程中, 形成了它们在典型草原带内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相比之下, 在具有极端生态生存条件的内蒙古东部针叶林带和西部典型荒漠亚带内, 分别因其低温高湿和高温低湿的两类不同极端气候特征的生态作用, 形成了蝗虫在这两个植被地带内生存分布的生态阻限, 故其拥有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 其区系结构的组成种类也截然不同。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