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964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麝香的鉴别及应用
作者 程黎晖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岭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母体文献 中草药
年卷期 2007,38(4)
页码 I0005-I0006
年份 2007
分类号 R282.5
关键词 毛壳麝香 《神农本草经》 鉴别 鹿科动物 跌打损伤 痈疽肿毒 南部地区 高原地区
文摘内容 麝香是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uskii Flerov.、马麝M.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 Linnaeus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是珍贵的中药材。麝香腺长在雄麝脐和阴茎之间, 外部微微隆起, 成囊状, 覆盖有细而疏的短毛。麝香味辛, 性温, 具有开窍、辟秽、通络、散瘀的作用。用于治疗中风、痰厥、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等疾病。成熟雄林麝身长80cm左右, 全身褐色, 背部无斑点; 体毛基部深灰色, 上部棕褐色, 近尖端处有深红色环; 头小无角, 上犬齿长而尖, 常露出唇外。林麝主要分布在温暖的西南部地区, 海拔2400~4000m高处的针叶林区。成熟雄原麝身长85cm, 全身暗褐色, 背部有黄色斑点, 多排成6行; 下颌处向后至肩有两条白色的带状花纹, 体毛基部深灰色, 近尖端处褐色, 并有一个白色环。原麝多生活在北方海拔1000~4500m左右的高原地区, 现在有很多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野生麝多在冬季到来年春季之间猎取, 捕捉到后立即取下香囊, 直接阴干, 称为“毛壳麝香”, 如果去掉外面的囊壳, 只剩里面的分泌物, 则叫做“麝香仁”, 其中呈不规则颗粒状或圆形的麝香仁, 习称“当门子”, 质量最好。家养的麝可以进行活体取香, 每年1~2次, 来年还可再取, 产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