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行距和播种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72839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行距和播种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作者 熊淑萍  曹文博  张志勇  张捷  高明  樊泽华  沈帅杰  王小纯  马新明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32(4)

页码 1298-1306

年份 2021 

分类号 S51 

关键词 冬小麦  行距  PAR  垂直分布  光能利用  生物量  产量 

文摘内容 为明确行距和播种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垂直分布、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在不增加水肥等投入的基础上,设置等行距(R_(1),20 cm+20 cm)、宽窄行(R_(2),12 cm+12 cm+12 cm+24 cm)两种行距方式和低(D_(1),120 kg·hm^(-2))、中(D_(2),157.5 kg·hm^(-2))、高(D_(3),195 kg·hm^(-2))3个播种量水平,分析不同处理组合下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冠层PAR的截获率及利用率、群体光合能力、生物量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总PAR截获率、上层PAR截获率均表现为R_(1)行距显著大于R_(2),而中层和下层PAR截获率则表现为R_(2)大于R_(1),且在中层差异显著;从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相同播种量下R_(2)行距光合势(LAD)、群体光合速率(CAP)、PAR转化率和利用率都显著高于R_(1),并以R_(2)D_(2)处理最大;冬小麦的群体生物量(BA)和不同层次叶片生物量(BL)均表现为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但单株生物量(BP)则相反。在同一播种量下,BA、BL和BP均在开花期之后表现为R_(2)行距高于R_(1),其中,BA、BP在成熟期行距间差异显著,中层和下层BL在D_(2)、D_(3)播种量下行距间差异显著;不同处理组合间冬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分别以R_(2)D_(3)、R_(2)D_(1)、R_(2)D_(1)、R_(2)D_(2)最大,其中,R_(2)行距下千粒重、穗粒数和籽粒产量显著大于R_(1)。综上,改变行距可以改善小麦冠层中下层PAR的截获量,增强冬小麦单株和群体光合能力、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及转化效率,提高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应重视通过优化田间结构,塑造麦田理想的群体光合结构,以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光照资源,挖掘作物自身的光合生产潜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本试验条件下,以R_(2)D_(2)配置群体光合能力、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和产量最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