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编号 zgly000163106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作者 李成  戴强  王跃招  顾海军  刘志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成都610041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05年04期

年份 2005 

分类号 Q492 

关键词 无尾两栖类  蝌蚪  繁殖模式 

文摘内容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