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6825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受株龄和遮荫的影响
作者 汪成忠 马菡泽 宋志平 杨继 韩继刚 钱剑林 胡永红 李兆玉
作者单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凤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母体文献 植物科学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6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565.9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收获指数 株龄 遮荫处理 ‘凤丹’
文摘内容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以及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凤丹’生物量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总生物量随株龄增大而增加,但其增长速率趋势则相反。‘凤丹’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在休眠期最大,而叶生物量分配最大值出现在果熟期;繁殖分配仅为3.24%~6.85%,但随株龄增大而增加(4年生果实生物量为(7.74±0.31)g/株,8年生果实生物量为(26.81±0.44)g/株)。‘凤丹’单株年同化总量为161.21~232.34 g,种子收获指数为2.71%~6.87%,收获指数与株龄呈正相关(R~2=0.8178)。‘凤丹’营养生长和总生物量在遮荫条件下有所降低,但繁殖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在30%遮阳处理中显著增加(种子增产3.66 g/株,产量提高389.36%)。本研究表明‘凤丹’年周期内的源与库结构呈动态变化,株龄对‘凤丹’的生物量分配及产量有明显效应,适度遮荫可提高‘凤丹’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