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692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酶活性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30(5)
页码 802-809
年份 2006
分类号 S154.2
关键词 滩地 黄河三角洲 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文摘内容 该文对东营市垦利县柽柳(Tamarix chinensis)林、枣(Zixiphus jujuba)园、旱柳(Salix matsudana)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白蜡(Fraxiruts chinensis)林、桑(Morus alba)园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土壤空间上, 脲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 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土层之间变化不明显。过氧化氢酶与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显著相关, 脲酶与多酚氧化酶呈负相关。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影响不大, 对脲酶和多酚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各种造林模式增加了脲酶的活性, 均高于柽柳林; 减小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除刺槐林外, 均显著低于柽柳林; 而造林模式对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较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一定的相关, 其中脲酶与全氮、有机质显著正相关, 与速效氮正相关; 多酚氧化酶与速效钾正相关, 而过氧化氢酶与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呈负相关, 与土壤pH值相关性不显著; 与微生物的相关系数不大, 其中脲酶与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显著正相关, 与细菌正相关; 多酚氧化酶与固氮菌和细菌负相关; 过氧化氢酶与固氮菌显著负相关, 与纤维素分解菌负相关。脲酶和多酚氧化酶可以作为滩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