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夏季绿化树种滞留PM2.5与叶片微形态特征研究



编号 zgly000152989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夏季绿化树种滞留PM2.5与叶片微形态特征研究

作者 赵云阁  鲁笑颖  刘斌  鲁绍伟  陈波  李少宁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郊野公园管理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6年06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X173  X513 

关键词 PM2.5  叶表面微形态  原子力显微镜(AFM)  气溶胶再发生器  绿化树种 

文摘内容 研究于夏季在北京大兴选取6个绿化树种(油松、白皮松、柳树、五角枫、银杏、杨树)为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林木叶片PM2.5吸附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2.5机制。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为:油松[(0.057±0.004)μg/cm2]>白皮松[(0.052±0.001)μg/cm2]>柳树[(0.041±0.003)μg/cm2]>五角枫[(0.036±0.007)μg/cm2]>杨树[(0.021±0.002)μg/cm2]>银杏[(0.018±0.003)μg/cm2];从月份变化来看,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表现为9月[(0.040±0.017)μg/cm2]>7月[(0.039±0.015)μg/cm2]>8月[(0.034±0.016)μg/cm2];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高于阔叶树种。植物叶表面存在褶皱、沟槽,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树种,吸附PM2.5能力较强;叶表面相对光滑,突起部位轮廓较平缓,粗糙度小的树种,其吸附PM2.5能力也相对较弱;6个树种粗糙度大小与其吸附PM2.5能力大小顺序完全一致,呈显著正相关(R2=0.957)。因此,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可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吸滞PM2.5等颗粒物的油松、白皮松等针叶树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