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茯苓的生长习性与栽培



编号 zgly000129014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茯苓的生长习性与栽培

作者 严永杰 

作者单位 潜山县 

母体文献 安徽林业 

年卷期 2005年04期

年份 2005 

分类号 S567.32 

关键词 生长习性  栽培方法  茯苓菌  段木  苓场  茯苓聚糖  木心  背形  水分  药用真菌 

文摘内容 茯苓,别名松茯苓、不死面等。为一种药用真菌,以其大型菌核入药,有利尿、健脾、安神等作用,茯苓由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三部分组成。菌核是茯苓的贮藏器官和休眠器官,个体大小不等,小的0.5公斤左右,大的数公斤至数十公斤,偶有近50公斤者。茯苓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断面致密细腻,呈粉质颗粒状,干后变硬,可切成茯苓片。一、生长习性野生茯苓生长于排水良好、疏松通气、土层30~90厘米、弱酸性反应的土壤内,或干燥向阳的松木根上。孢子在PD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2~28℃下即可萌发,菌丝在25~30℃时生长较快。菌核的形成要求昼夜温差大的变温条件,有利于松木的分解和茯苓聚糖的积累。在适宜温度下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