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特征与平衡



编号 zgly000056670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特征与平衡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张晓红  徐炳成  李凤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卷期 2008,16(4)

页码 810-817

年份 2008 

分类号 S153.6  S352 

关键词 黄土旱塬  豆科牧草  播种方式  播种密度  土壤养分剖面分布  土壤养分平衡 

文摘内容 为了解豆科牧草短期种植对土壤养分环境影响的进程和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对沙打旺、苜蓿和胡枝子等3种豆科牧草以不同密度单播、混播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剖面分布和平衡输出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所有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剖面2m深度范围内均呈典型的“S”形分布,全磷呈抛物线形分布。单播牧草固氮能力与播种密度呈正相关;苜蓿固氮能力最强,高密度下表观生物固氮量达507.5kg·hm^-2。沙打旺生长1年可使土壤有机质平均净增3.51%。沙打旺和苜蓿全磷平均输出比率分别为43.14%和40.24%,显著高于胡枝子(23.74%);胡枝子与沙打旺、苜蓿的两两混播处理和3种牧草混播处理平均全磷输出比率分别为20.73%、26.33%、25.83%。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科牧草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累积,沙打旺和苜蓿对土壤全氮和全磷的消耗显著大于胡枝子,但前两者的固氮能力也强于后者。以适当密度进行的不同牧草混播处理由于种间良性竞争和共生协调作用可优化混播群体对土壤养分的消耗利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