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浑善达克沙地中部丘间低地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环境关系



编号 zgly00004918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浑善达克沙地中部丘间低地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环境关系

作者 宋创业  郭柯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7,31(1)

页码 40-49

年份 2007 

分类号 S288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植物群落类型  排序 

文摘内容 为了研究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于2004年7—8月对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进行了植物群落学调查, 共获取群落样方102个, 其中草本植物群落样方99个, 灌木样方3个。同时对每一个样方均取了土样, 并分析了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可溶性钾、钠的含量和土壤溶液的pH值。对在浑善达克沙地中部丘间低地获取的102个植物群落样方进行了分析, 按照样方中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重要值把它们归属于28个植物群落类型, 分别以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褐沙蒿(A.intramongolica)、沙地雀麦(Bromus ircutensis)、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ra)、大籽蒿(Artemisia siepersiana)、砂珍棘豆(Oxytropis gracilim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猪毛蒿(Anemisia scoparia)、冷蒿(Artemisia frigida)、寸草苔(Carex duriusa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羊草(Leymus chinensis)、赖草(L.secalin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马蔺(Irislactera)、小红柳(Salix microstachy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金戴戴(Halerpestes ruthenic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水葱(Scipus tabernaemontani)、碱篷(Suaeda ghuca)为建群种。黄花蒿、沙地雀麦、猪毛蒿、褐沙蒿、尖头叶藜、大籽蒿、砂珍棘豆和狗尾草等群落分布于沙生环境, 地下水位低, 土壤溶液为中性, 全氮和有机质平均含量低; 冷蒿、糙隐子草、冰草、克氏针茅、寸草苔、羊草、赖草和菊叶委陵菜等群落分布于固定沙地, 土壤的水分、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都较高; 无芒雀麦、草地风毛菊、鹅绒委陵菜、星星草和芦苇等群落分布于中生环境, 地下水位高, 土壤的养分含量也较高; 芨芨草、拂子茅、马蔺、小红柳和金戴戴等群落分布于盐渍化的土壤上, 地下水位较高, 土壤溶液的酸碱度也较高; 碱篷群落分布在盐碱化严重的湖边, 土壤水分和盐分含量极高; 水葱群落分布于湖边浅水沼泽中。对102个群落样方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CA), 结果表明DCCA排序轴第一轴(AX1)主要代表地下水位(GWL)的变化梯度; 第二轴(AX2)主要代表土壤的全氮(TN)含量和有机质(ORG)含量的变化梯度; 第三轴(AX3)则代表第三层土壤(20—30cm)溶液的酸碱度(pH)值, 即地下水位,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丘间低地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