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浑善达克沙地3种典型灌丛固沙能力的比较研究



编号 zgly000169592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浑善达克沙地3种典型灌丛固沙能力的比较研究

作者 董雪  郝玉光  辛智鸣  段瑞兵  张冉浩  马媛  刘芳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 2020年01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27.23 

关键词 草原灌丛化  固沙能力  土壤分形维数  形态特征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区出现灌丛化现象后,灌丛沙堆在退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保育功能和防风固沙作用。[方法]该研究以浑善达克沙地3种典型荒漠草原灌丛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3种灌丛形态参数、沙堆形态参数和灌丛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探讨其沙堆形态发育和土壤颗粒组成特征,以及与植物灌丛形态特性和固沙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典型灌丛沙堆均为圆锥状,其沙堆高度随沙堆半径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加,即在沙堆形态较小时,随着沙堆半径的增大,沙堆高度增加较快,而随着沙堆底面积不断增大,沙堆高度变化就会趋于稳定且增加速度降低,整个沙堆在水平方向的延伸速度大于垂直方向;沙堆形态参数之间以及与灌丛形态参数间表现出显著相关性,随着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增加,沙堆高度、半径、底面积和体积均呈显著增加(P<0.05),3种灌丛沙堆体积和固沙率差异性显著(P<0.05),表现为:小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长柄扁桃;灌丛使降尘等细粒物质拦截或聚集在灌丛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粒径(<0.1 mm)颗粒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物种灌丛下土壤分形维数差异性显著(P<0.05),表现为:小叶锦鸡儿(2.346)>狭叶锦鸡儿(2.259)>长柄扁桃(2.149)>裸沙地(2.057)。[结论]灌丛越大,沙堆体积越大,灌丛下沉积细物质越多,土壤分形维数越大,植物固沙能力越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