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82498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作者 宋振伟  郭金瑞  任军  闫孝贡  郑成岩  邓艾兴  张卫建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3(7)

页码 1900-1906

年份 2013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玉米  垄作  平作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黑土区 

文摘内容 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 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 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处理0~4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出苗期、苗期和拔节期比传统垄作(LL)处理平均提高5.6%和5.2%、4.6%和7.3%及3.9%和4.8%, 苗期5cm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比LL处理高1.4和1.3℃.由于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善, 拔节期PL和PP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指标显著高于LL处理, 而PSⅡ潜在活性(Fv/Fm)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 表明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等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 灌浆期叶片Pn和Tr则以LL和PL处理显著高于PP处理, 这主要是由于PP处理在强降雨时期经历了涝渍灾害, 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见PL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强了玉米光合性能, 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