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影响我国芦荟栽培的主要生态因素研究



编号 zgly000022749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影响我国芦荟栽培的主要生态因素研究

学科分类 220.5010;园林植物学

作者 张喜  张佐玉 

作者单位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母体文献 贵州林业科技 

年卷期 2000,28(4)

页码 14-21

年份 2000 

分类号 S682.330.1 

关键词 芦荟  栽培技术体系  生态适应性  生境  生产潜力  分布  引种试验 

文摘内容 芦荟是一种集医药、食用、美容、绿化等为一体的资源植物。我国南部南亚热带以南是芦荟分布区的北缘, 随其产品潜在市场的推动, 引种区已扩散至整个东部季风区。通过热量、温度、水分、土壤中主要指标的国内分布与国内不同栽种区对比: 国内原生区、重点引种区、保护地栽培区的冻害(≤0℃)晶频率分别为: 0%、0%-17.8%、4.1%-45.2%、; 冷害(≤5℃)日频率分别为: 0%-4.1%、4.1%-31.5%、31.5%-58.9%; 年生长期(≥10℃)日数分别为82.2%-100%、54.8%-68.5% 、34.2%-61.6%, 可利用的日照时数分别为: 88.9%-100%、66.7%-100%、53.3%-71.4%, 可利用的太阳辐射量分别为: 90.9%-92.9% `81.8%-87.5%、50%-60%; 速生期(≥15℃)日数分别为: 68.5%-100%、27.4%-68.5%、20.5%-54.8%。芦荟实地生产力验证: 主要栽培品种由南而北的变化趋势为萃叶芦荟→中国芦荟→木立芦荟; 年生产量从南至北由高而低、生产成本由低变高、投资效益由高变低, 同区域同品种的芦荟产量随经营集约化程序的提高而增高。二者高度关联, 国内芦荟重点发展南部原生区, 适当发展重点引种区和保护地栽培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