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SSR标记的8个山荆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



编号 zgly000079552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SSR标记的8个山荆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

学科分类 220.1520;林木遗传学

作者 王雷宏  郑玉红  汤庚国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母体文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2,21(1)

页码 42-46

年份 2012 

分类号 Q946-33 S661.9 

关键词 山荆子  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SSR标记  聚类分析 

文摘内容 采用10对SSR引物对8个山荆子〔Malus baccata(L.)Borkh.〕居群140个单株的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并据此对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用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1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100.00%。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差异较大,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37 9~1.535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6 0~0.309 2,Shannon信息指数为0.376 7~0.459 2,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4.84%~85.71%。居群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16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5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528 5,均明显高于居群内;8个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739 5,基因分化系数为0.223 3,显示居群间的基因交换较多。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在Nei’s遗传距离0.148 6处,8个居群被分为3组,河北塞罕坝居群单独为一组,山西五台山居群和北京东灵山居群为一组,其余5个居群为一组。据此推测: 山荆子起源于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山西灵空山、黑龙江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和山西中条山居群可能是其遗传多样性的核心居群。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