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皂荚天然群体间种实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差异分析



编号 zgly000157944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皂荚天然群体间种实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差异分析

作者 李伟  林富荣  郑勇奇  孙圣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3年04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792.99 

关键词 皂荚  群体  荚果特性  种子特性  种子萌发  相关性 

文摘内容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皂荚群体间荚果的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以及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低纬度、高降雨量和干扰程度相对大的区域产生的荚果及种子均较大。在不同温度(昼/夜温度35℃/20℃、30℃/15℃、25℃/10℃和15℃/5℃)条件下,8个皂荚群体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萌发率为7.70%;种皮经人为损伤后种子萌发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其中在昼/夜温度15℃/5℃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于其他处理温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与萌发率均呈正相关,但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皂荚群体的荚果和种子特性变异较大,且在降雨量高的地区其果实和种子较大;低温对皂荚种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种皮损伤处理可解除皂荚种子的物理性休眠,但皂荚种子还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一定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皂荚群体适应不同生境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