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7375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11,31(4)
页码
968-973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5.34
关键词
准噶尔无叶豆
土壤种子库
微地形
时空分布
萌发率
文摘内容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Vass.)是中亚荒漠特有种,中国的单属种植物类群,稀有种,仅片段化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蚀坡地及流动-半流动沙丘上。按照不同微地形条件,于2008年9月、2009年的4月及6月分别对两个自然种群8种微地形条件(A种群为积沙灌丛下、积沙平缓处、风蚀灌丛下和风蚀平缓处4种;B种群为沙丘上部、中部、下部及底部4种)进行土壤种子库取样,并统计萌发季节的自然种群萌发率,同时对比室内萌发率,以研究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9月至次年4月和6月,种群种子库密度逐渐减少。自然状态下沙埋深度0—6cm的种子能够萌发,主要萌发季节(4月)A种群有42%~73.56%的种子、B种群有63.33%~72.73%的种子分布在沙土6cm以下的深度,为"无效种子"。A种群积沙灌丛下种子库密度值最大,但萌发季节的自然种群萌发率为0;B种群的沙丘下部种子库密度较大,但自然种群萌发率仅为4.8%±0.8%。不同微地形条件下沙粒打磨作用(去除种子硬实)和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微地形间种子萌发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土壤种子库角度解析自然种群有性更新困难的原因,为该稀有物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