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2082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6年荆州市稻飞虱特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作者
吴涛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州市植保站 荆州434100
母体文献
湖北植保
年卷期
2007年01期
年份
2007
分类号
S435.112.3
关键词
稻飞虱
褐飞虱
防治对策
荆州市
防治工作
发生量
吡虫啉
防治效果
特大发生
迁入量
文摘内容
2006年稻飞虱在荆州市水稻上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据统计,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53·51万hm2次,是种植面积的1·5倍。其中中、晚稻“穿顶”面积4·85万hm2,占中、晚稻面积的16·7%。2006年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仍然给水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市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损失16·2万t。分析稻飞虱大发生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1发生概况与特点2006年稻飞虱是典型的前期平稳,后期暴发的特点,即第3代以前发生量基本正常,第4代暴发,第5代大发生。1·1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2006年5月1日监利黑光灯下初次见褐飞虱,比常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