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陕北黄土高原辽东栎林分布区北部边界形成的光合作用机制



编号 zgly000140971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陕北黄土高原辽东栎林分布区北部边界形成的光合作用机制

作者 蒙乾财  张晓飞  刘晓  岳明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6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辽东栎  光响应曲线  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参数  气孔密度  陕北黄土高原 

文摘内容 为阐明辽东栎林分布区边界形成的原因,沿秦岭到陕北黄土高原的水热梯度,选取秦岭北坡(鸡窝子)和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区南部(陈家山)、中部(槐树庄)及北部(下寺湾)4个辽东栎林样地,测定了辽东栎叶片的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梯度由南到北呈现出由凉湿到偏温干的变化,辽东栎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由13.34μmol CO2.m-2.s-1、1489.9μmol.m-2.s-1显著减少到6.99μmol CO2.m-2.s-1、1055.6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分别由0.313μmol CO2.m-2.s-1、7.49μmo.lm-2.s-1显著增加到1.080μmol CO2.m-2.s-1、31.96μmol.m-2.s-1;初始荧光(Fo)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增加趋势,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均显著降低.辽东栎的光合能力沿此梯度逐渐减弱,除黄土高原的陈家山外,其他3个样地辽东栎叶片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无显著差异.陕北森林区北部辽东栎叶片的光化学活性和电子传递速率等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其分布区边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