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光周期与温度对林地德国小蠊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40594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光周期与温度对林地德国小蠊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3020;森林昆虫学

作者 朱道弘  刘世大  赵吕权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7)

页码 2125-2132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65  Q969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滞育  龄  光周期  生活史策略 

文摘内容 为弄清湖南株洲(北纬27°50′,东经112°54′)栖息于林地的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季节生活史策略,研究了光周期和温度对其若虫发育、龄数变异及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小蠊的若虫发育明显受光周期的影响.长日条件(LD 16: 8h)下若虫发育最快,中间日长(LD 14: 10h)次之,短日条件(LD 12: 12h)下若虫发育最慢.将孵化后30日的若虫自长日条件向短日条件转移,则若虫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反方向的转移,则若虫发育迅速.说明德国小蠊若虫存在滞育现象,短日条件诱导并维持滞育,长日条件解除滞育.若虫期经历的龄数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影响,25℃的温度条件下,LD 16: 8h、LD 14: 10h及LD 12: 12h若虫期的龄数分别为7、8和9龄;长日条件下,30℃和25℃的若虫龄数为7龄,而20℃为9龄.根据实验室观察和林地调查结果,德国小蠊在湖南株洲1年发生1代,以滞育若虫越冬.30℃、25℃、20℃的温度条件下,卵鞘成活率分别为14.3%、90.1%和51.9%,高温和低温均不适合德国小蠊的繁殖.因此,可以认为控制若虫发育和龄数的光周期、温度反应的生态意义在于调控繁殖虫态和繁殖的适宜季节保持同步。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