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固沙植被对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长期影响



编号 zgly000037150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固沙植被对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长期影响

作者 李新荣  肖洪浪  刘立超  张景光  王新平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05,25(2)

页码 173-181

年份 2005 

分类号 P59  S157 

关键词 固沙  植被区  固定沙丘  沙坡头地区  长期定位  成土过程  土壤理化性质  地衣  荒漠  鸟类 

文摘内容 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始建于1956年, 46a来不仅确保了包兰铁路沙漠地段的畅通无阻, 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为我国干旱沙漠地区交通干线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的成功模式。长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 人工固沙植被建立4~5a后, 沙丘表面物理结构初步得到稳定, 并由大气降尘形成的无机土壤结皮逐渐演变形成土壤微生物结皮。荒漠藻类、苔藓和地衣等隐花植物在结皮层中得到了大量的繁衍: 固沙植被建立46a后出现藻类24种; 苔藓仅有5种, 少于天然固定沙丘结皮上的种类, 此外, 地衣也在植被区发现, 这说明固定沙丘景观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 相对于流沙区.固沙植被区近地面风速降低了40%,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60%, 其中氮、磷、钾等荒漠生态系统主要限制养分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沙丘表层成土过程明显; 土壤水分循环的时空变异驱动了植被的演变, 为大量的草本的侵入和定居创造了条件; 此外, 对鸟类、昆虫和土壤动物及荒漠动物的生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6a后, 固沙植被区共有鸟类28种.昆虫50种, 动物23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使原有的相对单一的固沙植被演变成一个结构、组成和功能相对复杂的荒漠生态系统。沙坡头地区生态环境在人为促进下的恢复为我国西部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