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347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 杨文平  胡喜巧  王小龙  徐丽娜  任秀娟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  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6年08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512.11 

关键词 冬小麦  行距配置  茎秆  形态结构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高产密植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结构、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为冬小麦稳产和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3-2015年度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以高产冬小麦品种百农207为材料,在375万株/hm2基本苗下,设置13.3cm(R1)、16.7cm(R2)、20cm(R3,传统行距)和23.3cm(R4)4个行距处理,研究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结构、基部节间C/N值和田间倒伏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传统行距R3,适当缩小行距可使相同生育时期小麦的群体总茎蘖数增多,茎秆基部节间和穗下节间的粗度和壁厚增大,机械强度提高,维管束数量增多、面积变大,C/N增高,田间倒伏程度降低,植株抗倒能力增强。就产量而言,行距适当变窄虽然降低了百农207的穗粒数,却能提高成穗数和千粒质量,致使产量提高,其中以行距R2的产量最高。2个连续生长季,行距R2的平均实际产量分别比R3和R4提高6.7%和10.85%。通过适当缩小行距能够使小麦植株分布均匀,竞争减弱,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茎秆特性,行距R2(16.7cm)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高产与抗倒伏的最佳行距配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