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揭示的史前洪水事件



编号 zgly000158482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揭示的史前洪水事件

作者 吴立  朱诚  李枫  马春梅  李兰  孟华平  刘辉  王晓翠  谭艳  宋友桂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15年07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K878  P331.1 

关键词 史前洪水  钟桥遗址  考古地层  江汉平原  全新世 

文摘内容 通过野外考古调查研究,利用对钟桥遗址疑似古洪水层和研究区现代洪水沉积物的锆石微形态、粒度、磁化率、Rb/Sr等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AMS14C技术和考古器物断代,发现钟桥遗址在4800~4597 cal.a BP、4479~4367 cal.a BP和4168~3850 cal.a BP分别经历了三次古洪水事件并相应堆积了古洪水沉积层;结合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众多遗址的古洪水沉积层时代对比证据,揭示了屈家岭文化中晚期(4900~4600 cal.a BP)和石家河文化末期至夏代(4100~3800 cal.a BP)两次大洪水事件在江汉平原地区非常普遍。对史前洪水发生环境背景的进一步分析,反映江汉平原在5000~4500 a BP及4000 a BP前后的时段气候表现得不稳定,古洪水事件与气候环境变化驱动的江汉平原湖群扩张存在一定的联系,并影响区域新石器文化兴衰过程。同时,其它证据也表明该区社会发展过程和环境变化过程特别是古水文过程的矛盾在石家河文化末期已特别突出,发现具有全球意义的4000 a BP前后气候异常引起的大洪水事件是江汉平原地区石家河文化消亡的重要环境因素;而石家河文化末期该区内部或同中原以及其它地区间的冲突,都加速了石家河文化的崩溃。这些研究成果,提供了可靠的大禹时代史前洪水证据来说明其对新石器文化兴衰的社会影响,对于揭示4000 a BP气候事件中区域气候水文变化的响应规律,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