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长期配施秸秆与猪粪的红壤旱地有机碳库组成特征



编号 zgly00017208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期配施秸秆与猪粪的红壤旱地有机碳库组成特征

作者 殷丹  李欢  徐江兵  樊剑波  王艳玲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5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施  红壤旱地  有机碳库  洛桑(RothC)模型  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法 

文摘内容 以长期(1988—2014年)配施有机肥小区的对照(CK)、CK+花生秸秆(PS)、CK+稻秆(RS)及CK+猪粪(PM)的红壤旱地土壤为材料,采用Zimmermann等建立的方法将土壤有机碳逐级筛分为颗粒有机碳(POC)、砂粒和稳定团聚体碳(SA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LOC)以及惰性有机碳(r SOC)组分,并基于洛桑模型(RothC)将上述碳组分进一步划分为易分解植物残体碳(DPM)、难分解植物残体碳(RPM)、微生物生物量碳(BIO)、腐殖质碳(HUM)以及惰性有机碳(IOM)五个碳库,分析了长期配施作物秸秆与猪粪对各组分有机碳的影响,探讨了外源碳投入量及铁铝氧化物与各组分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配施秸秆与猪粪的红壤旱地中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和分布比例大小依次为:SAOC> rSOC> LOC> POC> DOC,而RothC模型各碳库含量和比例大小依次为:HUM> IOM> RPM> BIO> DPM。长期配施作物秸秆与猪粪的红壤旱地中HUM、BIO与IOM碳库组分的含量与比例均无显著变化,已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与CK处理相比,PM处理可显著增加红壤旱地SOC;PS和RS处理可显著提高红壤旱地中DPM和RPM的含量,且RS处理有助于DPM与RPM中的有机碳向BIO与HUM转换。相关分析表明,外源碳投入量及土壤中非晶质氧化铝数量的增加有助于红壤旱地中稳定态有机碳的累积。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