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1158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粤北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频度与年龄结构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科学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4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8.15
关键词
森林群落
优势种群
频度
年龄结构
粤北
文摘内容
为探究广东北部山区森林保护现状与发展规律,利用植被样方调查法和数量分析法,研究了粤北18个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的频度和高频度(>60%)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显示,1265个频度值按Raunkiaer的5个频度等级分析,A级(物种出现概率1%~20%)占78.38%,B级(21%~40%)占15.38%,C级(41%~60%)占2.91%,D级(61%~80%)占1.87%,E级(81%~100%)占1.46%;频度规律为A>B>C>D>E。在16个频度>60%(D级和E级)的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中,衰退种群有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小红栲(Castanopsis carles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青栲(Castanopsis lamontii)和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e);属于增长种群的有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黧蒴(C.fissa)和罗浮栲(C.fabric);趋于稳定种群的有甜锥(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粤北森林经较长期的群落演替和自然保护,目前针叶树种群及落叶阔叶树种群的衰退,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及其优势种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为粤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