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鄂西南亚高山湿地泥炭藓的生长与分解



编号 zgly000172945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鄂西南亚高山湿地泥炭藓的生长与分解

作者 刘雪飞  吴林  王涵  洪柳  熊莉军 

作者单位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象局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44(3)

页码 228-235

年份 2020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亚热带  泥炭藓  微生境  净生产量  分解 

文摘内容 泥炭藓(Sphagnum)是湿地土壤碳的重要来源,在土壤碳累积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有关亚热带湿地泥炭藓生长与分解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选择鄂西南亚高山泥炭藓湿地为研究区域,原位开展不同微生境泥炭藓的生长及其凋落物的分解实验,室内测试凋落物的化学成分,探讨亚热带亚高山湿地泥炭藓的生长与分解规律。结果表明:泥炭藓在自然状态生长12个月后,丘上和丘间两种微生境下泥炭藓的平均高度增长量分别为2.9和2.7cm,对应的净生产量分别为270.94和370.88g·m–2,生长时间与微生境对泥炭藓的高度增长量及净生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是两种微生境下泥炭藓的生长变化过程不同;两种微生境下泥炭藓的平均生长速率(2017年7–10月)为0.33 mm·d–1,其生长速率高于寒温带地区。另外,分解时间对泥炭藓的分解量有显著影响,其残留率随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12个月后,丘间、丘上和水坑3种微生境下最终残留率分别为100.67%、90.54%和85.63%。凋落物中碳含量、碳氮比和多酚含量相比初始值均有所下降,氮含量则为增加。同时,微生境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取决于分解时间。分解3个月时,微生境之间凋落物的分解量差异显著,其他时间段差异不明显。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