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地区灰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



编号 zgly000149391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地区灰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

作者 刘淑华  施必富  葛赏书  杨保军  刘泽文 

作者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业部华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植物保护 

年卷期 2015年02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S433 

关键词 灰飞虱  吡虫啉抗性  增效作用  生化机制 

文摘内容 为了明确全国不同稻区灰飞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水平及其抗性机制,201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16个灰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和3种增效剂在10个抗性种群中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安徽安庆、合肥、江苏南京、盐城和无锡5个地区种群达到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74.1~91.2);浙江杭州、台州、湖州3个种群达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35.8~47.7),福建福州和广东广州达到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8.4~21.3),其他地区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增效剂增效结果表明,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在5个高抗种群和2个低抗种群中对吡虫啉均具有增效作用,表明P450单加氧酶和羧酸酯酶是抗性产生的主要代谢机制,而3个中抗种群中,仅PBO对吡虫啉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说明这3个种群仅有P450单加氧酶是其抗性上升的主要代谢机制。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测定的10个种群中对吡虫啉均没有增效作用,说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没有参与其抗性上升。建议在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地区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灰飞虱。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