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路易斯安那鸢尾和红籽鸢尾花粉形态及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编号 zgly000157933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路易斯安那鸢尾和红籽鸢尾花粉形态及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作者 许荔  黄苏珍  原海燕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母体文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5年01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S682.19 

关键词 鸢尾属  种间杂交  花粉形态  花粉管生长  保护酶活性  内源激素含量 

文摘内容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品种‘梦娣达’(‘Mentida’)和红籽鸢尾(Iris foetidissima Linn.)的花粉形状、外壁纹饰和大小;同时,以路易斯安那鸢尾为母本、红籽鸢尾为父本进行杂交和路易斯安那鸢尾自交,分析了杂交和自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状况及雌蕊中保护酶(包括SOD和POD)活性和内源激素(包括IAA、GA3、ZR和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花粉粒近扁球形,外壁纹饰为细网状,极轴和赤道轴长度分别为81.71和58.00μm;红籽鸢尾花粉粒近长球形,外壁纹饰为显著粗网状,极轴和赤道轴长度分别为91.80和38.23μm,表明二者的花粉形态差异明显。与自交组相比,杂交组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相对滞后,授粉后48 h仅有少量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且伴有花粉管末端弯曲及在柱头表面回转、盘结等现象。在授粉后2 h内自交组雌蕊的SOD和POD活性和IAA含量均高于杂交组;授粉后8~12 h自交组雌蕊的IAA含量低于杂交组;授粉后12~24 h自交组雌蕊的GA3和ZR含量均低于杂交组;授粉后多数时段自交组雌蕊的ABA含量低于杂交组。说明雌蕊中的高水平SOD和POD活性以及IAA含量和低水平ABA含量有利于柱头识别花粉及花粉萌发,而雌蕊中的低水平IAA、GA3和ZR含量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和红籽鸢尾种间杂交存在一定程度的受精前障碍,可能是导致其种间杂交不亲和的原因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