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濒危马麝(Moschus sifanicus)秋季利用生境特征



编号 zgly000076848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濒危马麝(Moschus sifanicus)秋季利用生境特征

学科分类 220.30;森林保护学

作者 孟秀祥  潘世秀  惠岑怿  张学炎  潘世成  冯金朝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年卷期 2011,17(3)

页码 412-417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59.842.08 

关键词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生境喜好  秋季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文摘内容 于2006~2007年9~10月间采用样线样带法研究了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的秋季生境利用特征,共布设286个空白对照样地和55个利用样地,测量并比较两类样地内的海拔等17个生境变量.结果表明,马麝秋季利用样地的乔木密度(0.90±0.14)和灌木均高(1.92 m±0.53 m)显著低于非利用样地(乔木密度1.35±0.07;灌木均高3.01 m±0.53 m),而且距水源距离(〈1 000 m,76.37%)和人为干扰活动距离(〈1 000 m,76.36%)较近的中下坡位生境(82.82%)(P〈0.05).对喜好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地理因子(由海拔、水源距离、植被类型和坡向构成)是制约兴隆山马麝秋季栖息地选择的首要因子,此外,郁闭度因子(由郁闭度和坡度构成)、食物因子(由食物多度和乔木胸径构成)和隐蔽因子(由隐蔽度和避风性构成)也是影响兴隆山马麝秋季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秋季对食物和水源的强烈选择,兴隆山马麝对生境隐蔽性和距人为干扰距离的选择强度较低,即承受较大强度的人为干扰.表5参31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