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82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不同结构调整模式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与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重点实验室
凉山州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
2022,43(6)
页码
11-17
年份
2022
分类号
S71
关键词
人工柏木林
多功能经营
结构调整
川中丘陵区
文摘内容
以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两种结构调整改造模式—“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采伐带与保留带均为8m,补植阔叶树为桤木、香椿、香樟、喜树)、“生态疏伐”改造林分(按蓄积疏伐强度为25%~30%)和对照林分以及天然次生栎柏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物多样性、乔木生长、灌草盖度和林下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1)乔木层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带状改造+补阔”改造林分。灌、草丰富度均以栎柏混交林最高,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其次是栎柏混交林;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林分乔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最低。(2)乔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列分别为:“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栎柏混交林》对照,栎柏混交林》“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3)灌草盖度第一、第二均是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栎柏混交林,对照最小。(4)林下更新幼苗以栎柏混交林最多,最少的是对照,“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差异不大。(5)对川中丘陵区的人工柏木林应根据不同经营目标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开展多功能经营,以更好地发挥其多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