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荒漠河岸林涡度相关通量测定中平均时间的确定及其对通量计算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003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荒漠河岸林涡度相关通量测定中平均时间的确定及其对通量计算的影响

作者 张佩  袁国富  朱治林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干旱区地理 

年卷期 2013年03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P422.4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荒漠河岸林  涡度相关  平均时间  能量平衡闭合 

文摘内容 极端干旱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涡度相关技术是研究极端干旱区生态系统水热和CO2交换的有力工具之一。而涡度相关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于该地区的采样和计算参数(如采样频率和平均时间等)。根据2011年9月22日~10月8日(17个白天)原始数据(采样频率为10 Hz),采用不同平均时间(1~120 min)对塔河下游柽柳河岸林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和CO2通量(Fc)进行了重新计算,比较分析各通量不同平均时间的计算值与30 min通量值,以揭示平均时间对该地区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平均时间在120 min以内,17个白天湍流通量及能量平衡比率(EBR)均值随平均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平均时间>120 min后,湍流通量(及EBR)均值随平均时间的延长大幅减小,其中15~60 min的EBR增幅较小,仅在2%左右。(2)平均时间>60 min后,LE、H和FC各通量计算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通过进一步对上午EBR较为接近的5个样本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平均时间取15~60 min之间时,样本日的上午EBR值变化趋势一致,样本日间EBR差异较小;而当平均时间取>60 min或<15 min时,样本日间EBR差异明显增大。结合Ogive函数计算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对于通量的长期观测研究而言,该地区适宜平均时间为60min;而对通量的日变化研究而言,该地区适宜平均时间为15 min。通过分析15、30和60min平均时间对小时通量的影响,发现当通量为增加趋势时,平均时间延长能够进一步增大通量绝对值,而当通量为减小趋势时,平均时间延长能够进一步减小通量绝对值。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