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中国省级行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编号 zgly000055872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省级行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黄宝荣  欧阳志云  张慧智  郑华  徐卫华  王效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8,28(1)

页码 327-337

年份 2008 

分类号 Q146  Q149 

关键词 行政区  生态环境质量  指标  指数  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文摘内容 从自然条件、人类胁迫、生态环境效应和社会响应4个主题出发,构建了包含28个指标的中国省级行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调查和层次分析法为各主题层中的指标赋权。分别用各主题层中的指标和对应的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自然条件(NSI)、人类胁迫(HPI)、生态环境效应(EEI)和社会响应(SRI)4个分指数,然后用这4个分指数通过灰色关联法构建综合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指数(CEI),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同时论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造成各指数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和评价中指标赋权的合理性。最后以4个分指数作为变量,采用快速样本聚类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聚类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各生态环境指数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自然条件从东南到西北呈明显的由优到劣的过渡趋势,降雨量、年均气温、森林覆盖率和水网密度4个指标是导致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人类胁迫东部发达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生态环境效应西北地区最为显著,同各地区自然条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自然条件差的地区更容易发生生态损害与退化;社会响应无明显的地域分析规律,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区域综合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由区域NSI、HPI、EEI和SRI共同决定,综合评价得到200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排序情况,其中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最强的几个地区为海南、云南、广西、江西等地,最弱的几个地区为内蒙古、宁夏、上海、西藏、新疆等地。最后,聚类分析把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聚为生态环境特点各异的六大类,可以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分类管理。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