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507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植被恢复对侵蚀型红壤活性碳库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浙江林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04,18(6)
页码
68-70,83
年份
2004
分类号
S157.1
关键词
植被恢复
侵蚀型红壤
活性碳库
矿化态碳
水溶性碳
文摘内容
为了解侵蚀型红壤不同植被恢复后, 土壤有机碳的演变状况, 采集了持续时间为17年和9年的2个定位试验点土壤样品, 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水溶性碳和矿化态碳含量。结果表明: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 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类活性碳含量均明显增加, 并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 土壤各类碳含量显著上升。同样是杉木林, 恢复17年的土壤(0~20cm)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水溶性碳和矿化态碳的含量分别是恢复9年土壤的2.18倍、2.95倍、2.25倍和2.01倍。不同处理比较来看, 木荷林土壤各类碳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林土壤, 黑麦草处理矿化态碳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时间相同的杉木和胡柚处理。分析了各处理活性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发现, 植被恢复17年的2个处理, 土壤微生物量占总有机碳比例明显高于恢复9年的3个处理; 恢复时间分别为17年和9年的2个杉木处理, 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例明显较高, 而矿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例明显偏低; 黑麦草处理矿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例明显高于恢复时间相同的杉木和胡柚处理。从相关分析来看, 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水溶性碳及矿化态碳两两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土壤各类碳与土壤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含量之间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