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3226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河南省封丘县黄河背河洼地稻区水盐状况及其调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1979年03期
年份 1979
关键词 背河洼地 返盐 土壤水分 区水 种稻 引黄放淤 地下水矿化度 土壤改良 定位试验 排盐
文摘内容 我们从1976年开始,在河南省封丘县进行了关于黄河背河洼地低矿化地下水条件下的稻区水盐状况方面的调查和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1.背河洼地地下水矿化度不高,土壤应该不容易盐渍化,但由于主要为轻壤土和砂壤土,毛管传导性强,盐分向地表累积,产生盐害。种稻之所以能改良盐渍土,是因为稻田淹灌水,有淋洗土壤盐分和淡化地下水的作用。2.稻田灌水引起周围地下水位抬高,是稻田周围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次生盐渍化由稻田附近向外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稻田边缘的地下水位比远处为高,土壤返盐快。另一方面是因为稻田周围土壤水分存在着水势梯度、水盐由稻田附近总水势高的地方,向远处总水势低的地方移动和累积。3.背河洼地排水困难,地下水位浅,稻田回旱以后,轻质土容易返盐。引黄放淤,地表淤积粘土,粘土层有很好的抑制返盐作用。粘土愈厚,返盐愈慢。4.灌排渠系是调控稻区水盐运行的重要措施,背河洼地排水系统由临时毛排以及农排与支排组成。毛排和农排主要是配合灌渠调节水分,排盐作用不大,深度和间距可以适当放宽。支排有排盐和排地下水作用,对土壤改良影响很大,深度不宜过浅,间距亦不可过大。水旱交界处布置深而通畅的截渗沟,对防治稻田周围盐渍化有一定的效果。5.背河洼地种稻时还必须考虑:(1)根据灌排条件,确定种稻面积;(2)井渠结合,以井水补河水之不足,井灌并有排水作用;(3)稻改与引黄放淤结合,上游放淤,下游稻改;(4)稻田连片布置,减少对旱地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