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7373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坡面水文连通性的黄河下游河岸缓冲带植被格局优化
作者
曹梓豪
赵清贺
左宪禹
丁圣彦
张祎帆
徐珊珊
吴东星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3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7
关键词
植被格局
情景模拟
水文连通性
汇流路径长度
河岸缓冲带
文摘内容
河岸缓冲带作为河流-陆地之间重要的生态过渡区,恢复以及优化其退化的植被系统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及实现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植被格局情景模拟和汇流路径长度指数,分析不同植被盖度和坡度下坡面水文连通性对植被格局的响应,探讨黄河下游河岸缓冲带水土保持效应的最优植被格局.结果表明:坡中格局-粗粒度-集群分布的植被配置方式所产生的汇流路径长度最小、水文连通性最弱,是抑制坡面产流汇流效果最优的植被格局类型.对于最优植被格局,其汇流路径长度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坡长越长,坡度的作用越明显,水文连通性在各坡度之间的差异越显著;汇流路径长度随植被盖度增加而减小,低盖度时各坡度之间的汇流路径长度差异明显,当盖度达到45%时,各坡度之间的汇流路径长度趋于一致、水文连通性差异较小.实证坡面汇流路径长度随植被盖度增加其降低趋势无规律性,而最优植被格局汇流路径长度随植被盖度增加均呈现出一致的先急剧后平缓下降趋势.在设置的5°~20°坡度范围内,最优植被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盖度变化过程中不同坡度之间汇流路径长度的差异,突显了河岸缓冲带植被格局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