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南麂列岛砂质潮间带底栖硅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编号 zgly000163026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麂列岛砂质潮间带底栖硅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作者 李宇航  陈万东  蔡厚才  孙忠民  徐奎栋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7年09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48.8 

关键词 底栖硅藻  多样性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南麂列岛 

文摘内容 为了解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砂质潮间带底栖硅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现状及近20多年来的变化,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对南麂列岛火焜岙砂质潮间带的底栖硅藻进行了4个季节的采样和研究,并与1981–1993年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研究共鉴定底栖硅藻49属120种,海岸曲解藻(Fallacia litoricola)、史氏双壁藻(Diploneis smithii)、稀疏双壁藻(D.parca)等17种为目前的优势种。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2.388–3.445之间,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依次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表明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潮区间差异显著,而季节差异不显著。BIOENV分析显示盐度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南麂列岛砂质潮间带的底栖硅藻群落结构近几十年来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与1981–1993年南麂列岛的3次调查数据相比,目级阶元减少了2个,科级阶元增加了7个,而属级和种级阶元较过去的29属55种有了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分类研究强度增加所致。但分类学多样性降低,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由过去的79.79降至71.41;且过去记录的大个体固着类群被现今的小个体固着类群和间隙运动类群(epipelon)所取代,这可能是火焜岙过去人类活动频繁、有机质过量排放的长期效应所致。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